“你好,早起的虫子;你好,房顶上的树;你好,我的城,世界缤纷童心守护。”春日正好,沿着双榆树西里二条升级改造的科学人文体验街区,踩着滑板车的小学生辰辰奋力蹬脚,感受着耳边风的呼啸,笑声撒满一路……
近日,第三批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名单公布,海淀区成功入选。截至目前,北京市共有东城、西城、海淀3个区入选该名单。
一座理想的儿童友好城市,应该什么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张菁说,儿童友好城市是适合所有人栖身的城市:闲暇时有地方放心撒欢,学习时有空间互动探索,出行时有线路舒心通学。记者走访公众票选出的部分最受欢迎的北京儿童友好空间,看见了一处处有颜值、有温度的活力空间。
中关村众享荟科学人文体验街区内,孩子开心地骑着自行车。东城区小报房胡同的“学生专用步行道”。公共服务类空间
能阅读能游戏
童乐园里享受艺术“大餐”
“我的小手会唱歌,啦啦啦啦,啦啦啦……”在西城区广艺家广内市民文化中心地下一层的排练厅,近30名孩子聚精会神地跟着老师学唱,孩子们的小手,一会儿攥成拳头,一会儿变成“滑梯”。
每逢周六,这里都会举办“艺”家小小合唱团公益课,让对音乐感兴趣的孩子在互动中了解声乐和合唱。“干货满满,趣味多多。” 6岁女童依依家住附近,她的妈妈说,哪怕一首简单的《黑猫警长》,也会涉及到气息练习、发声练习和歌曲识谱教唱,“孩子接触声乐艺术的门槛低多了。”
这边是小朋友热热闹闹的唱歌排练,那边,对科技感兴趣的大朋友对着大银幕屏住了呼吸,冬冬就是其中之一,“最近在放《超级装备》,里面有酷炫的骨科手术机器人,特别过瘾。”
鲜为人知的是,如今备受孩子们欢迎的一层小剧场,曾是宝马歌舞厅舞池,也是北京二环里最后的舞厅。2017年,宝马歌舞厅腾退改造升级,地下84户群租房一并清退。3年以后,这里以广艺家广内市民文化中心重新亮相,上下两层共1865平方米,全年每天早9点到晚9点不间断运营,主要服务社区儿童。
每天放学后,是中心最热闹的时段。有的孩子直奔图书馆,书包一放就开始阅读;有的孩子坐在分享岛前,摆弄研究着火箭模型;学龄前的幼儿还有专属区域,量身定制的小桌、小椅、小门洞,任其探索。
“让儿童健康成长,社区也扮演重要角色。”该中心运营负责人都晓杰告诉记者,在这里,每年都会举办800余场各类活动,专为儿童开设的占到七成,如红色皮影剧场、航空航天科普讲座、京剧行当艺术名家传艺等,深受孩子们喜爱。
家长说
“走路不到5分钟就有这么个‘童乐园’,能阅读,能游戏,还能享受艺术‘大餐’,家庭幸福感直接拉满。”家住槐柏树街南里的李女士形容广艺家广内市民文化中心有三好:好活动、好老师、好场地。这是她眼中理想的儿童友好空间。
广艺家广内市民文化中心的儿童阅读岛,孩子们可以自由借阅图书。广艺家广内市民文化中心的一层小剧场,家长和孩子们正举行庆祝“三八节”活动。东城区民安小区26号楼前,有一处“欢声笑语的院子”。休闲游憩类空间
能滑梯能玩耍
楼前空间变身儿童乐园
“我要滑下来啦!”站在阳光露台上,4岁的犇犇向妈妈探了探头,随后钻进了绿色的管道滑梯里。滑到底部时,犇犇发出兴奋的欢呼,一旁的妈妈对他回以温暖的笑容。
刚走近民安小区26号楼前,记者迎面便看见这样一幅温馨画面。滑梯上方,“欢声笑语的院子”7个大字分外瞩目。
民安小区26号楼建于2003年,常住居民超过2000人,却迟迟没有一处能供儿童活动的公共空间。2021年8月,楼前进行小微空间改造,曾经堆满垃圾杂物的“消极”空间,变身为家门口的一方“乐园”。
记者探访发现,“乐园”面积虽小,却处处用心:无障碍通道坡度适宜,3岁小童的平衡车都能轻松而上;二层活动平台阳光充足,还有贴心的地灯供夜间照明;4条长椅一字排开,孩子玩耍时,家长们也能有个地方歇脚。
能种菜能涂鸦
科普菜园孩子亲近自然
身处都市的水泥森林,孩子们更渴望有能贴近自然的方寸天地。海淀区中关村38号楼建成已有些年头,2023年6月,居民楼门前自发种植的场地变成了如今的小微花园:科普菜园内种满各色时蔬,轮胎花盆和木头花箱涂满涂鸦,花园一角的铁质取景框上,是孩子们画上去的小猫、彩虹和飞船。
“儿童全程参与到了花园的彩绘设计中来,我们也多次邀请小朋友们在设计师的引导下表达需求和方案建议。”据画框花园的设计有关负责人说,为昆虫提供庇护所的昆虫旅馆是花园最具生命力的所在,由儿童和父母共同搭建,让自然教育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入孩子心中。
“我们可爱种菜了!果皮酵素就是天然肥料。”记者采访时偶遇在科普菜园附近活动的女孩们。春天到了,她们也盘算着播种,期待着收获。
孩子说
孩子们喜欢的空间什么模样?在民安小区的孩子看来,是推门就有大滑梯,不远处有能坐能爬的长椅,还有地儿能畅快骑车、跳绳、玩捉迷藏。“院子里有好多我的好朋友!”犇犇说,每天放学,都有一群小朋友在小区里等着他,“我们玩得可好了,我过生日还会邀请他们来我家。”
海淀区中关村38号楼门前的“画框花园”,随处可见孩子们的可爱涂鸦。中关村众享荟科学人文体验街区的有声图书馆,扫码就能收听。交通出行类空间
既有序又安全
采纳孩子提案胡同人车分流
太阳、彩虹、白云……一个个彩色的卡通图案,顺着东城区小报房胡同拐了个弯,牵出一条近100米长、70厘米宽的“阳光彩虹线”。线的内侧印着——学生专用步行道。
早上7点40分,正值出行高峰,家长们有的步行,有的骑自行车、电动车,不到3米宽的胡同口摩肩接踵。周围居民说,以前一到上下学时段,这里总堵得水泄不通,“往里走的人太多了,胡同又窄,还老有电动车蹿进来,家长也怕碰着孩子,只能堵着送到校门口。”
一个小学生的提案改变了这一局面。“我想在胡同里画条线!”2021年6月中旬,四年级女生杜沐笛报名参加了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主办的“小孩说话也管用”交通安全儿童提案征集活动。她建议,在胡同道路三分之一处的位置画一条线,将路分为“行车道”和“步行道”,实行人车分流,既有序又安全。多方支持下,这一提案从理想变成现实。
如今,孩子们上学方便多了。“找到第一个太阳就好了!”小学生桐桐说,她也不用来回在胡同里挤,只要踏踏实实沿着线往前走,数到第132个太阳图案时,一抬头,校门就在眼前。
能骑车能游戏
步行街升级变身人文街区
放学后的童年离不开奔跑、游戏。海淀区双榆树西里二条将原来的步行街升级,专为放学儿童辟出一块自由地,变身中关村众享荟科学人文体验街区,让孩子们在这里尽情玩耍。
下午4点后,街区里随处可见孩子的身影。记者走进其间,体验放学后的欢乐时光:红蓝手掌造型的艺术栅栏挡住外部车辆,弧形跑道带有夜光效果,环形凉亭可遮阳挡雨,有声图书馆扫描墙面二维码就能收听。孩子们或自行车骑得飞快,或围着传声筒嬉闹,或听着英语来回散步。一旁陪同的家长也没闲着,和孩子一起打羽毛球、踢毽子、跳绳……直到天色渐晚。
规划师说
“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精髓,就是儿童参与。”在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任工程师邱红看来,改善儿童安全出行体验,是城市公共空间适儿化改造的一项重要任务。“彩虹通学路”是儿童参与的经典案例,也是改善学校周边通学环境极具性价比的选择,“完善儿童参与的长效机制将成为北京建设儿童友好城市的一项重要工作。”
未来画卷
2030年全面建成儿童友好城市
3个区入选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18所学校规划建设“安心通学路”、33条“通学公交线”开通……这一串数字,是北京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最新成绩单。
北京自发的儿童友好实践,源于2019年街道更新改造过程中出现的“适小化”探索。2023年3月,《北京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发布,围绕政策友好、服务友好、权利友好、空间友好、环境友好五个方面,提出22项重点任务,站在儿童视角,以“1米的高度”看城市,筑梦儿童美好未来。
按照计划,到2025年,北京要在3到5个区开展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推进建设一批示范性儿童友好街区、社区、学校、医院、公园。到2030年,全面建成儿童友好城市,让广大儿童享有更加美好的生活。
小朋友在北京将有更多的“专属”空间。比如博物馆、图书馆等嵌入儿童活动区域,公园、滨水空间等植入儿童科普体验区,社区、学校等补充儿童游戏、运动、安全出行等微空间。全龄友好型公园也将推进建设,到2025年全市建成50处以上。
据悉,今年北京将有望出台儿童友好空间规划导则、通学路和儿童友好社区建设指引,为儿童友好的城市空间规划和项目建设提供标准方案。邱红建议,建设儿童友好城市空间,还需各部门“一盘棋”,建立更为灵活的项目落地机制,横向形成合力,并纵向向区—街道—社区逐级渗透落地。本报记者 袁璐 文 安旭东 摄
原标题:儿童友好城市什么样?
北京市儿童友好城市 相关新闻加载中上一篇 冬季中医防病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