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北京市朝阳区公布的2022年考试录用公务员拟录用人员名单引起关注。公示名单显示,本次拟录用的人员全都取得了学士或学士以上学历,甚至有多名拟录用人员还是双学士或硕士、博士等学位,而他们被录用的单位涉及部分政府部门及街道,岗位则包括城管、党群工作岗位等。其中备受关注的,是一名北京大学女博士拟入职街道城管执法岗位。
“高学低就”、“人才浪费”,近年来,只要出现高学历人才下沉基层岗位的新闻,就会有这样的声音出现。持这样观点的认为,毕业于名校,择业非 “高级别”、“高含金量”不可,否则就是大材小用,就是“低配”,就是“内卷”。事实上,高学历人才必须选择“高高在上”,这种择业观有失偏颇。对人才自由选择职业的权利是一种侵害,更低估了人才到基层工作的价值。尊重个人选择、尊重走向基层的高学历人才,改变对高学历的刻板印象和基层单位的偏见,才是社会择业观日益成熟的标志。录用高学历人才,是基层工作提质增效的时代要求。近年来,在全国各地一线工作岗位上,活跃着越来越多的高学历年轻身影。博士硕士到基层任职,在朝阳区也早已不是新闻。自2018年以来,朝阳区已实施三届“选培计划”,目前共招录了200余名来自北大、清华、人大等院校的优秀应届毕业生进入“选培计划”队伍。基层工作需要新鲜血液,需要不断提升工作水平。高学历人才的到来,正是基层工作最宝贵的能量储备和未来发展的有力保障,是完善基层治理的题中应有之义。事实也证明,高学历人才在基层勤奋努力、扎扎实实地工作,用专业知识和创新思维为基层工作贡献了力量。
人才提升基层建设,基层同样也造就人才。脚踏实地服务社会,是人才实现自我价值的理性选择。一线岗位最接地气,是与百姓接触最多、与社会生活最贴近,了解基层真实情况,才能在工作的处理和决策上,更加切合实际,从老百姓的角度出发去考虑问题、解决问题。体察往日学府看不到的烟火气、不断汲取基层工作赋予的营养,才更有厚积薄发的能量。再说,随着时代的变化,很多基层岗位的工作要求也越来越高,给高学历人才提供了巨大的发挥空间。比如城管工作,早已经从“管理无照摊贩”,变成了维护城市文明有序发展的中坚。见证城市变化,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高学历人才,才能真正学以致用,从学子变身社会中坚。
无论是选择扎根基层还是选择科研机构、大公司大企业,都是为国家建设、人生发展而努力。高层次人才只要能发挥自身优势和特长,就会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